本报记者 刘旭
阅读提示
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城市肌理中,野生梅花鹿创造了生态奇迹,它们跃动在该市莲花山周边山林内。
清晨的大连莲花山薄雾弥漫,张媛和同伴们抬着40公斤重的豆腐渣袋,沿着陡峭山路前行。一头被鹿群排斥的独眼公鹿“红红”正静静等候——这是它一天中唯一能吃饱的时刻。
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城市肌理中,野生梅花鹿创造了生态奇迹,它们跃动在该市莲花山周边山林内。然而,盗猎、车辆撞击、流浪狗威胁幼鹿事件频发;有些梅花鹿误食塑料垃圾、市民不当投喂带来的健康隐患日益凸显。有这样一群人,从自发看护救助、制止乱投喂到定期补饲喂养,从多角度守护着城市的“呦呦鹿鸣”。
生存威胁一直存在
“每天听不到鹿叫,就睡不着觉。”张媛说。凌晨5点30分,她和同伴们会辗转去3个豆腐坊收集豆腐渣,买10袋豆腐渣,每袋40公斤重,为大连白云山200多只梅花鹿提供补饲。
梅花鹿守护者的接力始于2013年,大连市民刘爱莲最早开始补饲梅花鹿。据了解,野生梅花鹿在我国的数量很少。2021年,梅花鹿被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,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。大连的野生梅花鹿生活在山林,也会溜进小区,走上马路。该市相关部门在梅花鹿出入地带设置了警示牌,提醒车辆慢行。
4年多来,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“梅花鹿保护地·大连”主任陈亮组织起了50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。志愿者们大多有自己的工作,通常是早上5时30分离开家,7时到达山上补饲,8时就下山了,这个时间段,出现的鹿也最多。今年,在北京市盈科(大连)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的发起下,建立了大连关爱梅花鹿爱心市民微信群,目前微信群中有爱心市民200余人,他们每天都在讨论着如何投喂梅花鹿,分享着游客与梅花鹿和谐相处的照片和视频。
6月18日,市民程木英在群里呼吁,大连燕窝岭及周边一带有许多中型流浪狗成群出没,有时六七只结伴,对梅花鹿幼崽的生存构成威胁。6月20日,张媛在微信群里讲述说,当天早上有一个过路的市民说前天在山上发现了三张鹿皮,装在一个编织袋内,盗猎者猖獗。“盗猎、车辆撞击、流浪狗威胁……这些都威胁着大连野生梅花鹿的生存。”陈亮说。
科学补饲是关键
现如今,4个补饲点如生命驿站般运转:莲花山上大多是松树,鹿喜欢吃的青草非常少,尤其是冬天,鹿的食物就会更少。成年梅花鹿进食量为5千克到8千克,志愿者提供约1公斤左右的豆腐渣,相当于每日需求量的四分之一。而这些,是严冬季节梅花鹿唯一的口粮,也是它们能在大连白云山地区生存下去的关键。
然而,科学补饲也受到一些市民的质疑,过度喂养、鹿群快速繁殖增长是否会打破自然平衡成争议最多的两点。
面对争议,志愿者们摸索出独特的保护之路。“投喂成品干草饲料易引发山火,豆腐渣更安全。”陈亮说。如果投喂青草,梅花鹿吃不完青草会被晒干,容易引发火灾。再就是豆腐渣营养丰富,给刚生完小鹿的母鹿吃非常好。经过咨询专家,他们得知梅花鹿喜欢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,每年春天志愿者们就在山坡上洒下紫花苜蓿种子,希望夏天和秋天梅花鹿有足够的食物,为鹿群储备自然食源。他们还设立野生梅花鹿专用水箱,向山上补给清水,解决夏季饮水难题。志愿者们还及时报告受伤或受困的梅花鹿,参与救援行动等。
此外,志愿者活动旨在提高市民对梅花鹿保护的认识,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。志愿者们发现,有的游客自带饼干近距离投喂梅花鹿,还有的游客一手抓着鹿角、一手拿着红萝卜投喂梅花鹿。梅花鹿毕竟是野生动物,尤其是雄性梅花鹿,有一定的攻击性。在繁殖期,母鹿会表现出强烈的护崽行为,可能会攻击靠近的人类。志愿者们在补饲的同时也会告诉游客,在与梅花鹿亲近时要注意安全。
为了让游客不再乱投喂,志愿者们积极科普,鹿的肠道又细又长,适合消化粗纤维食物。他们建议市民投喂玉米粒、地瓜等,反对喂各种面食加工的食物,包括馒头、面条、油饼等,更不要喂食包装零食。
应让保护成果反哺城市
“大家每天都在微信群中谈论着梅花鹿,对保护大连梅花鹿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,我们都一一记录,不断完善我们的建议草案。”北京市盈科(大连)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海玲说。王金海、林海玲长期关注城市法治宣传与生态保护工作,深知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、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性,他们结合实地调研爱尔兰都柏林凤凰公园、日本奈良市梅花鹿保护工作经验,就保护大连梅花鹿保护提出相关行政法规的建议。
今年5月,王金海与林海玲共同起草了《大连市梅花鹿及栖息地保护规定(建议稿)》,已经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报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部门。他们还到大连市自然资源局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研讨,并就建议稿进行了交流。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,积极支持保护野生梅花鹿,已经调研多年并进行了大量工作。
建议稿提出了包含栖息地红线、补饲科学化、盗猎重罚、生态补偿等22条建议。如禁止违法猎捕梅花鹿、破坏梅花鹿的栖息地。根据梅花鹿的分布、生态习性等,科学划定梅花鹿栖息地范围,并向社会公布;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梅花鹿种群数量、分布范围、健康状况等监测工作,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;因重大工程建设等确需占用梅花鹿栖息地的,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,并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;政府通过招标方式指定生产企业生产鹿饼等,成本价出售给市民投喂梅花鹿,提升文旅活动品质。
“更远的想法是让保护成果反哺城市文旅发展。”王金海建议说,有关方面可以制定生态旅游方案,开发梅花鹿主题IP的旅游项目,比如设核心保护区、严格限制人流、增设生态观测廊道等。还可以增设互动体验区,改造现有补饲点为“鹿鸣驿站”,增设观鹿平台、科普展墙等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